首 页 联系方式
安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新闻 >> 安全要闻

重任在肩气昂扬 一路向前加速跑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将训词精神作为“魂”和“纲”,持续提升专业救援能力

时间:2023-12-15 浏览次数:452次

重任在肩气昂扬 一路向前加速跑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

伍将训词精神作为“魂”和“纲”,持续提升专业救援能力

入冬以来,冷空气频频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密切关注气温变化,向各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发布风险提示。

收到提示后,各队伍迅速收拢力量,对服务区风险防范、事故救援作出针对性安排部署,随时防范应对恶劣天气。

改革转制以来,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作为队伍建设的“魂”和“纲”,强化队伍职责使命,不断提升整体救援能力水平,在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和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

应急救援更主动

白雪皑皑,寒风扑面。驻扎在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的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大庆油田队以雪为令,派出队员对油水井管线、生产现场进行巡查。

在大庆油田应急指挥中心,大庆油田队党委书记杨永华视频调度各基层消防队站,要求落实好除雪装备、车辆防冻等各项应急措施,随时做好抢险救援准备。

训词激励,使命催征。像大庆油田队这样,提前准备、主动出击,已成为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的鲜明特征。

“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指引和激励下,队员们的责任感、使命感、自豪感愈发强烈。”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协调部主任王成峰表示,在党和国家整体布局下,队伍打开了“一扇全新的门”,从“企业围墙内的救援”主动走向社会救援,立足“全灾种大应急”形势任务,积极融入大安全大应急框架,更加主动服务地方安全发展。

队伍有了“魂”,就像草木有了根,蓬勃生长、欣欣向荣——

在大庆油田队,即使在滴水成冰的日子,跑早操、交接班等“一日生活”制度也丝毫不打折扣。“训词精神已融入队员基因血脉,这是队伍始终保持战斗力的关键。”杨永华说。

在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川煤队,印有“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四句话方针的牌匾被悬挂在营区正中间,队员们每次经过都会凝视注目。他们说,有训词精神指引,越干越有劲。

在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茂名石化队,每次就餐前,全体队员集体诵读“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四句话方针。“铿锵有力的诵读声背后,体现的是队伍的精气神、自豪感和责任心。”茂名石化队应急救援中心主任刘世琦说。

对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而言,训词精神不只是一句口号、一种姿态,它已深深植入每名队员的灵魂中,转化为每次救援的实战行动。

在河北涿州,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新兴际华队的排涝人员忍着恶臭,在漂浮着淹死的家禽以及粪便等浑浊的水体中,一次次俯下身子调整水泵、清理杂物。

在山东淄博,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齐鲁石化队的救援人员明知苯是致癌物质,感染风险极高,依然主动请缨,向着燃烧的苯罐步步逼近。

在贵州一隧道坍塌现场,岩石破碎机突发故障,国家隧道应急救援中铁二局昆明队的救援人员二话不说,抡起锤头砸向岩石,就算砸也要砸出一条救援通道。

轻伤不下火线,誓死坚守岗位。每一个救援现场,每一次冲锋时刻,总有党旗和队旗高高飘扬。

“从队长到队员,一个个迎难而上、舍生忘死,如果没有训词精神作为支撑,是冲不上去的。”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指挥协调部副主任杨振生感慨道。

而王成峰感受到的,是队伍欣欣向荣、铆劲向前的奋进之力。“改革转制后,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队伍没有退缩,训词精神激励他们踊跃向前,迫切想要掌握更多救援本领。”王成峰说。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组织专家针对不同行业领域编写的事故救援教材,在一线队员之间争相传阅;组织参观装备展览、各种演练竞赛,名额场场爆满……“践行训词精神必须练就真本事,否则挑不起应急救援这副重担。”川煤队副总工程师王铁军说。

专业救援更高效

作为国家常备应急骨干力量和重点行业领域事故灾害救援的中坚力量,五年来,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用训词精神丈量自己、激励自己,在救援专业性上作文章,刻苦钻研技战术水平,大力提升队伍快速响应和高效处置能力,成功应对一次次重特大灾害事故,创造出一个个抢险救援奇迹。

在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五彩龙公司笏山金矿爆炸事故救援现场,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大地特勘队发挥装备优势和专业技能,开辟了一条从地面至被困工人所在巷道的生命通道。

“先打一个小孔,与被困人员取得联系,投放食物和水,保住他们的生命。再打一个大口径的孔,作为救援通道,救出被困人员。”大地特勘队首席专家杜兵建介绍,经过持续探索,该队钻探救援技术越来越成熟,多次为身处绝境的被困人员带来生的希望。

2021年8月23日,云南省红河州发生一起隧道坍塌事故。整建制赴西藏拉动演练的隧道救援昆明队在返回途中接到救援任务,演练随即转为实战。队伍百里急行军,途中分析制定出三套救援方案。最终,他们创造性采用竖井救援法,使被困的5人成功获救。

今年4月11日,该队在云南省临沧市一起隧道坍塌救援中,采用大口径水平钻机,47小时打通救援通道,救出全部7名被困人员,创造了类似条件下最快救援记录。

不管面临多大困难,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总是迎难而上,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竭尽全力营救被困人员。

在四川芙蓉集团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杉木树煤矿透水事故救援中,时任国家矿山应急救援芙蓉队队长苟忠带领队员们在井下连续抢险88小时,突破72小时黄金救援极限,救出13名被困矿工,创造了全国矿井透水事故救援奇迹。

“那次救援,排水是关键。我们站在齐胸深的水中,抬着200公斤重的水泵进行排水。身体泡得浮肿,体力严重透支,但大家都在坚持,都在拼命。”苟忠说,践行训词精神就是要看实际行动,关键时刻冲得出、打得赢。

为创造更多救援奇迹,五年来,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始终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强化实战化训练演练,着力提升队伍战斗力。

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中原油田队设立“龙虎榜”,采取课堂教、现场学、岗位练、定期考等形式,营造“人人是教员、时时是课堂、处处是考场”的练兵氛围。

大庆油田队立足最困难、最复杂情况,深入推进技能训练、联合训练、实战训练,分专业、分岗位、分层次确定基础训练科目16项、选训科目330余项。

为提升专业救援能力,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狠抓队伍培训,指挥员两年一次复核、队员一年一次复核。“以前我们组织各类竞赛,更注重体能方面,现在变为体能、技能、智能‘三能’并重,加大对队伍指挥员的考核力度,要求队伍自带装备,以检验装备能否满足实际需求。”应急管理部矿山救援中心总工程师邱雁介绍,他们将救援实战融入比赛,让各专业队同台竞技,找差距、学经验。

积极适应新形势

面对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找准新时代应急救援工作职责定位,直面困难和问题,在训词精神指引下,不断提升队伍整体救援能力和水平。

“从企业队变成国家队,救援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各支队伍积极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需要,不断进行自我革新。”杨振生说。

在接到赴辽宁盘锦执行排涝的任务后,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山东能源队连夜出发,奔袭1000多公里,成为第一个成功排出水的国家专业队。“我们根据以往的救援经验,提前考虑最不利情况,带齐装备,有备而战。”山东能源队副大队长孙牧说,面对应急救援新要求,他们坚持预则立、不预则废的思路,训练时提高难度,救援时做足准备。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新兴际华队属于专业支撑保障队伍,排涝期间,既开展排涝作业,又负责现场数百人的保障工作。“别的队伍出动2辆车,我们至少要出动4辆,不仅要携带排水设备,还要携带餐饮、住宿等保障物资。”新兴际华队常务副队长王波说,面对新挑战,必须做到救援和保障“两手硬”。

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实施推进以及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的建设运行等,经济社会发展对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力量的需求和当前队伍建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凸显。对此,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强化思想引领,通过队伍会议、风险提示等多种形式,推动全体队员持续深入学习训词精神,让队伍充分认识和领悟新形势下的职责使命,立足实际,充分发挥专业特长、挖掘救援潜能。

大地特勘队为加快钻孔速度,积极开展小发明、小革新。“国外的钻机主要用于生产,我们进口后不适合救援,就要对其进行改造。”杜兵建说,2010年他在电视上看到其他国家用钻机打孔救人,如今他们已经配备先进的国产钻机,还在研究比钻头破岩效率更高的激光破岩技术。

隧道救援昆明队注重科研强队,开展滇中引水狭小隧洞应急救援课题攻关,研发顶进式生命通道装备、狭小隧洞坍塌救援战法等,成果颇丰。

国家油气管道应急救援廊坊队的工作任务从保障能源大动脉扩展到保障城市“生命线”,如今又负责帮助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做好管道抢维修应急处置。廊坊队队长宋景表示:“我们是管道安全保障的‘119’‘120’,面对新的任务需求,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保管道、保民生。”该队目前正积极探索研究海底管道抢维修技术。

“队伍在训词精神指引下,紧扣实战救援所需,自觉提高站位,救援理念和技能水平都有所改善和提升。”邱雁说。

例如,川煤队深挖矿山救护队医疗急救特点,做好“院(医院)前救援”——把人救出来后,立即进行初期救护处置。

大庆油田队探索建立供水、举高、搜救、堵漏、保障等事故灾害处置特勤小组,形成战时模块化调度,实现合成展开专业救援。

国家矿山应急救援汾西队积极探索绳索救援技术,在2021年的一起煤矿透水事故救援中,采用绳索救援方式,成功救出22名被困人员。

在训词精神指引下,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向前向上加速奔跑。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紧跟队伍建设发展实际做好服务保障,积极引导地方政府和企业更加重视队伍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先进适用救援装备配备,开展实战化训练演练,强化职业保障等,解决制约队伍建设发展的基础性、源头性、瓶颈性问题,促进队伍整体能力提质升级。(本报记者 罗地生